海安有一家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居然长这样?
| 招商动态 |2016-12-02
提起机器人,通常大家想到的是仿人形机器人,在设定好的程序下做出各种动作,进行各种行为。然而你知道吗?海安有这么一家能够生产机器人的企业,生产出的机器人模样与我们印象中的大相径庭,但是却可以带来月上千万的销售额。这家企业的机器人到底面目如何?销售额这么高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安这家生产机器人的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七月,江苏洛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海安开发区科创园。这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化焊接装备研发生产的企业,短短三个月销售额便超过两千万,已成为为国内约70%的锂电池组装企业提供锂电池组相关测试系统和自动化焊接设备的供应商。
走进洛柳科技装备车间,机器人闪亮登场!瞧,电池智能化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在通过电脑程序自动化进行电池焊接操作呢。
公司董事长黄志军告诉小编,正是公司自主建造的这样能够全自动生产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洛柳“新能源PARK自动化产线”创造了2000万产值。大家可别瞧它们只有一只“手”,流水线上的每一个数据都可自动记录、显示,并通过控制系统,管理控制到每个生产环节。
你一定认不出这些电池自动化焊接设备中心部位也都是机器人吧?别看它们其貌不扬,精细的电池焊接工作可是它们的长项,一台这样的设备价值20多万元呢。
从制造锂电池,到制造锂电池生产线
黄志军曾在日资电池企业待过五六年时间,接触过先进的电池自动化焊接技术,这让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2013年,黄志军和弟弟与人合伙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电动汽车电池点焊机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由给人打工转为自己打拼。2013年至2015年短短两年时间,公司销售额从首年的70万元,飙升到2015年时5000万元。在旁人眼中,黄志军兄弟俩无疑是成功的典范,其余合伙人也纷纷满足于现状。
2015年,黄志军开始接触到电池的整线生产装配。多年的经历使黄志军眼界得到拓展,他觉得: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潜力无限,市场空间巨大,我要做就做国内最大的电池智能化生产方案提供商。于是,兄弟俩毅然开始单干,独自向电池智能生产线发起挑战。
电池智能焊接生产线示例图
从上海到海安,新起点,新高度
海安开发区科创园自2016年5月份成立以来,全力抢抓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把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海安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为龙头,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抓手,以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建设为保障,初步形成集本体、集成、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海安开发区科创园向黄志军伸出了橄榄枝。
于是今年7月,正愁于上海厂区过小,发展受限的黄志军兄弟俩,在我县开发区科创园租赁了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满腔斗志,招兵买马,果断在海安这片土地上“从零开始”。短短几个月,公司就已完成3条电池智能焊接生产线的组装并对外售出,产值超过2000万元!
当年轻企业与海安年轻小伙儿相遇……
这样的好成绩固然与在上海的积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海安对公司在海安安家落户的重视程度,及招收的海安当地小伙儿特别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有关。“开发区科创园对我们的发展非常关心,给予了很多支持。现在海安厂区已经有近5000平米,50多名员工。员工基本都是招收的海安当地的年轻人,我发现海安小伙儿特别肯吃苦,短短几个月里,公司已经提拔了三名小伙儿为助理工程师。”黄志军笑着告诉小编:“年轻有干劲,目前我们公司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不到。很快会有一批海安职校的年轻人毕业过来实习,年龄以后可能会更低。”
谈起未来的打算,黄志军说,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电池制造生产设备的企业,洛柳公司已经占据了全国30%的市场,与国内最知名的电动汽车企业如吉利、众泰、金龙等企业都有广泛的合作。来海安的短短三个月,公司产值已超过两千万。接下来,公司会和开发区科创园内的苏州大学、中科院等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生产车间的无人化和智能化的研发和生产。“一是争取年底开票销售达到1个亿,二是争取3年内上市,三是争取打造成为国内最早、最大的电池智能化装备生产线供应商”,黄志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开发区科创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小编,今年开发区科创园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经费已突破了3000万,为海安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园区已引进机器人产业研究院5家,机器人生产企业29家,其中机器人本体企业2家、服务型机器人企业6家、关键零部件企业9家、系统集成企业5家、全自动化生产线企业7家。
未来,开发区科创园将全力推进机器人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打造“科技含量最高、产业质态最优、创业氛围最浓、生态环境最美”的专业特色园区,力争2017年建成江苏省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2020年建成国家级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