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上海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底气十足
| 招商动态 |2017-03-19
接轨上海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底气十足
“南通是江苏发展的‘潜力股’一定要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的大文章,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这是李强书记在江苏省党代会期间对南通提出的新定位,也为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接轨上海的步伐注入一针强心剂。站在新的机遇的“风口”上,如何审时度势、布局谋篇来做好接轨上海的大文章,如皋开发区底气十足。
底气从哪里来?——来自全方位合作奠定的基础
学习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是时代赋予如皋开发区的使命,也是其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4年,首批对接上海产业转移项目之一的双钱江苏公司落户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双钱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在外投资最成功的典范,工业应税销售和纳税连续多年位于如皋市前列,累计销售超过200亿元,形成税收10多亿元。去年,公司主动抓住集团战略调整机遇,顺利承接了上海载重公司的产能以及规格品种的转移。2017年,双钱集团将再投资2.5亿元进一步扩大产能,形成年360万套的产能,致力打造世界级的工厂。
“与投产时的2009年相比,荣威在过去的8年里增长10倍,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超30亿元,进出口总额约2亿美元,开票销售15亿元,税收6200万元,这是全体荣威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开发区人悉心关怀服务的结果,选择如皋,我们做对了。”南通荣威娱乐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青高兴地说。2007年落户开发区以来,荣威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先后实施一、二、三期工程,产品现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达30%。目前,公司正围绕打造荣威国际的制造总部、经济总部的定位和2018年全球行业第一的目标努力前行。
2002年上海上市企业——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如皋高压电器有限公司,2004年又成立了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在资产重组的同时,集团总部将重视人才、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精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精神植入两家子公司的骨髓,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持续做大做强,2016年两家企业分别完成实缴税金10171万元、4389万元。
2009年,招商局驻上海招商点正式运行;2014年,上海嘉定如皋园区正式挂牌;2015年,安排科级领导干部赴上海挂职锻炼;2016年上海成立多家产业研究院……一系列举措为承接上海项目推波助澜。
工业项目带来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城市的日益繁荣也吸引了上海一些房地产公司和商业巨头相伴而来。于是万林名都城、上海新城、上海嘉苑、上海花园……一个个商品住宅小区扮靓如皋大地。沪润星城·红星美凯龙、碧桂园、中交集团接踵而来,城北新城俨然成了上海的后花园。
同时,积极服务以上海为主体的大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开发区成功获批江苏省菜篮子工程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底气从哪里来?——来自产业集聚发展造就的商机
接轨上海,首要是产业的接轨。
近年来,如皋开发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提升改造纺织服装、电子电气、特色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集聚更多力量打造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长寿生物科技三大新兴主导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赛麟汽车、陆地方舟、康迪电动汽车、金杯汽车、英田集团、青年亚曼等6家整车企业和22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4家,2016年产值过百亿,预计“十三五”期末整车产能达到80万辆,产值超千亿元,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拥有百应能源、碧空氢能、泽禾新能源等8家氢能企业,2016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销售14.64亿元,目前已具备了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条件和基础,开工建设江苏首家加氢站,启动建设联合国开发区计划署“中国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预计该产业“十三五”期末产业产值达到百亿元。
长寿生物科技产业,目前拥有长寿集团、威世药业规模企业17家,拥有功能性食品及新型低醇饮品生产项目、维记乳业等在建项目11个,将借助“长寿之乡”品牌,构建涵盖科技研发、生物农业、观光旅游、健康服务等功能的一二三产相互联动“大健康”生态产业格局。
“我们的招商,一定是围绕主导产业的招商,要着力实现四个转变,就是要由过去的‘装到篮子里就是菜’向产业集聚化发展、由敲门招商向产业链招商、由引资到资、由国内到国内外的转变。”如皋市委常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马金华的话掷地有声。
有了产业的基础,招商的“四个转变”正在悄悄变成现实。
节后上班的第一周,美国、台湾、深圳、北京、上海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客商前来开发区考察、洽谈项目,多是慕名而来的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
2月9日,作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的美国安思卓公司总投资5.3亿元的新能源制氢技术及其设备研究开发项目签约开发区。
2月12日,一期投资50亿元江苏赛麟汽车15万台套核心零部件正式开工建设。
日前,拥有上汽集团背景的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在开发区一期投资1.3亿元的汽车座椅头枕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总平图的设计,围绕4月份开工的目标认真准备。
在上海驻点的三个小分队工作步入常态,围绕年内策划三场专题招商推介会、承接转移项目30个以上的目标忙碌奔波。
底气从哪里来?——来自坚持改革创新积聚的活力
连续六年,开发区的工业应税销售均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跃板块,这其中,改革创新功不可没。
马金华说,在新一轮接轨上海的战役中,过去拼土地资源、拼优惠政策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现在要比拼的是资本的杠杆撬动能力,比拼的是人才集聚能力。
确实,一个人才背后或许就是一个项目、一个产业。蒋化冰博士来了,带来了木爷机器人项目,也带来20多人的高端人才团队,更开创了开发区“上海智慧 如皋制造”的新范本。
开发区聚焦人力资源储备难题。进一步完善党工委联系专家制度,加强与现有各类人才的沟通联系,妥善解决安家居住、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突出高端人才的招引,鼓励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工作站,培养和储备人技术人才。针对上海人才不愿离沪的现实,在上海设立科技孵化中心,打通沪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业已成立如意、中融、上海华领资本等产业引导基金,今后仍将推动成立更多的产业引导基金,创造性开非公开定向融资等业务,加快股改上市进程,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等,为涵养产业、做强企业添砖加瓦。
开发区将进一步注重加强平台建设和载体打造。2017年,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载体平台层次,进一步密切与汽车百人会、氢能标准委员会、UNDP等高层次机构、行业协会、联盟之间的合作,建设或参与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展会、论坛、汽车体育赛事等新载体平台,善造势、求实效,力争在重、特大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开展“五区建设”(国际氢能发展试验区、国家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聚区、生态工业园区、服装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和“三大改革”(转型升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探索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不再审批的工作机制,切实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处于风口之上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扬帆前行,驶向美好的明天。